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昆山康桥学生专访 | 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获康奈尔青睐

来源: 昆山康桥学校      编辑:佚名

康奈尔的喜讯下来后不久,就和Daniel约了采访。采访时间定在两周后,他只在那天的弹性时间有空。

周三那天,他一下课就过来了,到采访间时他的脸有点泛红,都以为是他赶过来的缘故。采访期间,他谈吐稳健,缜密的表达中难掩其对环境的把控能力,但与此同时他的脸几乎全红了。不熟悉Daniel的人常常对此不明所以。经他后来透露,“自己是因为不擅长在公共场合说话。”但作为IB的学生,Public presentation(公开演讲)是常事,因此,Daniel的脸常常会一声不吭地红起来…

PS:康桥学生在每天下午约15:30结束一天的课程,接下来的时间由同学们自己根据社团、兴趣、或者考试、比赛规划来自主安排,因而15:30-晚自习开始前的这段空档被称为弹性时间。

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获康奈尔青睐

学霸的反差萌不仅体现在采访时,Daniel在早申期间用以申请康奈尔的作品集风格也同样和老藤校的传统喜好大不一样。根据康奈尔往届本科生录取的情况,招生官们更希望看到学生的手绘技巧,或者更偏向传统艺术方面的创作,而他的作品集则加入了很多模型制作,着重使用了渲染、3D建模等技术。Daniel说:“因为这是我自己真正的个人兴趣,也是我能力较强的地方,所以还是坚持以这个方向去制作产品。”

最后,众所周知,在康奈尔缩减早申录取名额的今年,Daniel以一份不寻常的作品集和出色的履历,拿下了藤校的录取。

Daniel获录康奈尔大学的邮件.jpg

Daniel的成长之路

诚挚的热爱是的升学准备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最能体现现今国际升学的竞争情形。

熟悉国际教育的家长都知道,在申请国外大学,尤其是美国方向的名校时,始终坚持并在自己有天赋、感兴趣的事情上有所成就,能程度地展示学生自身的优势。Daniel在这个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一名高分选手,只不过与超前规划不同的是,他拿高分的原因是自早年起便对建筑的满腔热情。

“其实我对建筑的兴趣在很早之前就体现了。我从小就喜欢设计和艺术方面的活动,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对建设结构图的热爱。大概在九、十年级的时候调查大学,发现康奈尔的建筑教育在美国是十分的,然后也希望能够在大学期间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所以一直把康奈尔作为目标大学来努力并申请的。”

Daniel简洁地概述了他自小学起至拿到全美建筑专业本科院校录取的经过,但他与建筑的渊源则比他的话语丰富得多。

在Daniel小学时期,电子产品用以娱乐的情况还不太普遍,他便发挥出自己的绘画与创意天赋,用纸笔设计出让全班都疯玩的游戏(类似大富翁等的多人互动游戏)。这一小小成就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在建筑、设计上的过人之处。而从事设计的父亲也在和他进行手工作业时言传身教了不少设计的重要理念与实践心态,自己在鼓捣各种玩意儿时也愈发得心应手。

后来学业渐忙,Daniel也依旧在增强自己的建筑兴趣。自G6起,设计课程便是IB的必修课目,当时的老师Tony Wu为自己建筑设计带来了重大启蒙。老师亲和、没有师生隔阂的授课方式使得Daniel与老师的交流日益密切,当时已经在设计上小有成绩的他得到了老师更多的专业指导。悉心的教导下,Daniel完成了诸如椅子、背包和桌子等产品的设计。据他透露,老师当时教授的许多设计和创作技巧,他至今包括在本次作品集的创作中也都一直沿用。

中学阶段的Daniel则开始逐渐抒发自己的创造力,在制作校内设计项目Container house时,他将集装箱改造成可居住的建筑,这也是他个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设计,对此他兴奋不已。之后这股子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寻求更有挑战的项目,参加一些国际竞赛,在这些赛事的过程中,他需要和同伴一起解决一些世界性问题,从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他了解了建筑师所应承担的责任。

不仅如此,在很多大学的夏校和寒假课程中,他接受了专业训练,在做出与专业水平媲美的作品后,仍在孜孜不倦地求索。不难发现,对建筑的热爱已经深深的扎进这个十几岁的年轻人的心里,他开始频繁思考自己想做什么样的建筑,自己要做一名怎样的建筑师。

Daniel参加的夏校&课程(部分):

- Cornell University Summer Program

- ACG Architecture Winter Program with Professor Cristina Parreño

- SCI-Arc Summer Program: 2020 Design Immersion Days

Daniel所获奖项(部分).jpg

Daniel所获奖项(部分)

从“心”出发

一名优秀的建筑师风采已初见端倪

Daniel是在乡村出生的,也是和小伙伴在泥土上、大树边打闹着长大的孩子,从小被自然环绕。长大后在城市中目睹了很多环境问题,也认识到了未来会发生的环境变化。和大自然有过切身接触的他,不时也会怀念起小时候美好的自然氛围。

后来接触到许多建筑师,其中有一位叫Bjarke Ingels,是Daniel十分崇拜的一位人物。“他在一个建筑师行业相对年轻的时候,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叫做Bjarke Ingels Group。他的工作室以及个人十分注重环保、绿色建筑,在他的作品除了能看到前卫的设计风格,更多的时候你都能注意到他会在建筑中的一些细节方面去对环境施加良性的影响。”Daniel说到。

如今Daniel 在学校选择了一门与环境系统相关的课程,他希望能对我们的生活以外的更大的生态系统有更多的了解,也因为他对于自己在建筑上的方向已经有了答案。

“作为建筑师,我希望以后能够进行绿色建筑以及环保建筑的设计,然后并且希望通过建筑改造环境的力量,来帮助提高人们对环境文化的认知,以及去改善环境文化。 ”

Daniel的作品集(部分).jpg

Daniel的作品集(部分)

Daniel对建筑的爱很深沉,这份沉默的事业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

Daniel的课业十分忙碌,所选科目的压力本就十分繁重,学期中还会有很多Report、论文、和考试要完成。因此他也说:“基本上每时每刻都在为某一个作业,某件事情在烦恼着,课后的时间不多。但正是因为在这种比较高压的需求环境下,让我能够养成一个把所有事情都组织好、整理好,然后并且以较快的速度去完成的习惯。”

而通过这样好不容易挤出来的时间都给了建筑,就连在闲暇时用以消遣的都是建筑百科、设计技巧之类的书籍。

这样的热忱和坚持拼搏出来的履历使康奈尔大学的心动了一半,而另一半则留给了他那份与众不同的作品集。

诠释自己,坚持自己

建筑师用作品发声

在之前的康桥人物专栏:“我并不是天赋型的学生” 获录全美前三的艺术院校的他这样为艺术正名中说到:好的作品永远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通过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最后理解自己的过程而创造出来的。这一点在Daniel的作品中自然也有体现。

“我试图将所有的作品的表达都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这个中心主题我选择的是人性评判,然后将人性转化为很多不同的、一些我个人可以共鸣的特点,像是Solitude、Loneliness、 Empathy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特点试图在我的生活中找到可以与其的事物。 ”

对于Daniel不太会主动与他人社交的特点,社会上也许会认为这是内向者的一种体现。可“内向者”对此自有评判:“蛮多人的视角看来,我可能是处在一个孤独的状态,可能是处在一个负面的情绪状态。但其实我自己在个人独处的时候,并不会感到那么的消极。反而能够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时间,让我有足够的空档去钻研自己的兴趣。因而我想通过我的作品来试图纠正这种错误的认知。所以我大概制作了一个有混凝土柱子环绕的一个空间,然后在中心,是一个相对比较有色彩,并且是一个充满着我的各个兴趣的一个水晶。”

Daniel的作品集(部分)2.jpg

Daniel的作品集(部分)

混凝土的柱子是建筑的墙,也是外界的刻板印象;中间五彩的水晶是这个建筑的内核,也是Daniel精彩的内心世界。

拥有想象力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Daniel平日里会思考很多不同的事情,对于一些日常琐事,他会想得很细,会想一件事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发生几率,也有不同的后果。有时候甚至到“胡思乱想”的程度,例如思考宗教和几何的关系、思考这个世界的存在问题:世界究竟会不会伴随“我”的离去而一起消失。

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它是生命力的象征。他自己也认为:“这种日常的这些想象让我能够在创造力上多多少少有一些培养。”

在别人眼里稍显“冷酷”的Daniel有一个丰盈的内在,这个丰盈的内心世界可以衍生出无穷的生命力去推动现实,做出巨大改变。从小学时期的纸笔游戏开始、到设计课程中的一张张图纸,再到个建筑作品,再到如今作品集中百态的建筑形态。对于自己的作品,他再次谈到:“建筑在高中不太会是那种会直接教授的课程,甚至有很多大学甚至不需要你作品集里面有任何建筑出现,只需要你就是展现出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这样就可以了。”而Daniel在追求其建筑兴趣的过程中,自学了3D建模、渲染等技术,以及各种建筑的技巧与理念。等他回头看时,较同龄人来看已经走得很远了。

Daniel的作品集(部分)3.jpg

Daniel的作品集(部分)

当Daniel最后被问及自己的优点时,他脸上的绯红已经褪下不少,思考了两秒,说:“在学业方面的话,我认为更像是我的原则。无论是在写作、设计海报或是演讲我都会追求不断的进步、不断完善,直到我不太能挑出任何差错之后,才会提交上去。即使是对一些不太喜欢或是完全不重要的东西,我同样会非常认真地花很多时间去完成。虽然我们的时间很紧,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也会认为这样做没有必要。但,这一点在我身上表现为不可抗力;第二,这个原则能够让我好好看待每一件事,学到很多,事实也多次证明最后常常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在“不确定”的时期带来可贵的“确定感”

诚然,同学们对Daniel的印象也是一位可靠、值得信任的伙伴,老师通常也不会操心他的课业情况。康奈尔估计也在这个沉稳的大男孩身上看到了这一点。他被提前录取,我们并不感到意外,在被诸多不确定因素充斥的时期,Daniel一如既往的优秀带来的确定感更是可贵。

昆山康桥学校报名、参加入学测试及校园开放日,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