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特定穴位的精准操作是小儿推拿见效的关键,本文详细拆解临床常用15个穴位的定位方法与推拿方向差异。
穴位名称 | 操作方向 | 特殊禁忌 |
---|---|---|
心经 | 离心推为清 | 慎用补法 |
肝经 | 离心推为平 | 虚证补肾 |
脾经 | 向心推为补 | 实症清脾 |
定位无名指掌面从指根至指尖连线,离心方向直推200-300次可缓解咳嗽痰喘,向心推则适用于肺气不足。
小指掌面线状区域向心推补先天不足,与肝经配伍使用可增强安神效果,夜尿频多者配合揉丹田效果显著。
八卦穴的顺运与逆运存在明显差异,顺时针推运可消食导滞,逆时针操作则能降逆止呕,需根据患儿具体症状选择推运方向。
大鱼际中点处采用揉按配合震颤法,对小儿疳积有特殊疗效,操作时注意力度均匀,每分钟频率控制在120次左右。
针对眼睑异常症状,小天心穴需根据眼球偏移方向选择捣法方向,上翻者向下捣,左斜者向右捣,操作时注意指关节垂直用力。
四指横纹处配合脾经推拿,对积食腹胀有协同作用,操作时配合介质使用可增强行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