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60-0105
训练阶段 | 课程内容 | 周期目标 |
---|---|---|
适应期(1-7天) | 军事化作息管理 体能基础训练 | 打破原有生物钟 建立基础纪律意识 |
矫正期(8-14天) | 团体心理辅导 网络认知重构课程 | 纠正错误上网动机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
巩固期(15-21天) | 亲子关系修复工作坊 社会适应训练 | 重建家庭沟通模式 制定回归计划 |
当青少年出现持续性的上网冲动,伴有学业荒废、社交退缩、情绪失控等表现时,需要警惕网络依赖症候群。具体表现为:连续6个月以上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停止上网后出现焦虑、抑郁等戒断反应;为上网撒谎或逃避责任;现实人际关系显著恶化。
每日5:30晨跑训练结合内务整理考核,通过队列训练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农耕体验课程强化劳动观念。阶段性设置10公里徒步、野外生存等挑战项目。
每周三次团体沙盘治疗,配合OH卡牌心理投射技术,专业心理咨询师引导学员进行网络使用动机分析。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游戏成就替代现实成功"的错误认知。
每月两次家长课堂,涵盖亲子沟通技巧、网络监管策略等内容。设置亲子共厨日、户外拓展等互动环节,修复断裂的情感联结。
模拟超市购物、公共交通乘坐等场景训练,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结业前安排职业体验日,帮助学员重建现实社会连接。
基地实行24小时电子围栏监控,配备专业医疗团队每日两次健康巡检。所有教官均持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师生配比严格控制在1:5以内。建立学员成长档案,每日记录行为改变数据。
阶段性评估包含:网络渴求量表测试、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社会适应能力测评三大维度,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