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解析
在南宁科技教育领域,乐博乐博机器人编程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教学团队由获得国际STEAM教育认证的骨干教师组成,每位教师需通过至少120课时的专项培训,掌握机器人搭建、图形化编程、Python应用等教学模块的核心授课技巧。
三维立体课程架构
课程体系采用螺旋式进阶设计,涵盖幼儿大颗粒积木创意搭建、小学生图形化编程启蒙、中学生Python与C++算法训练等阶段。每个教学单元设置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例如在UARO课程阶段重点培养空间感知能力,在积木机器人课程中强化机械结构认知。
- › 启蒙阶段:实物编程与机械原理认知
- › 进阶阶段:传感器应用与逻辑算法
- › 高阶阶段:人工智能项目实践
采用PBL项目制学习方式,每学期设置3-5个主题项目,学员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智能交通系统、家居物联网等实际场景应用开发。课程配套自主研发的智能教具,支持蓝牙连接、多设备联动等交互功能。
双师课堂优势
线上直播与线下实操相结合,课后可通过教学平台回看操作难点,教师实时批改编程作业并生成学情分析报告
赛事培养体系
定期组织学员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等权威赛事,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27项
教学成果实证
课程效果通过阶段性测评系统量化呈现,学员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三个维度的平均提升率达63%。采用对比实验组数据显示,系统学习2年以上的学员在数学建模测试中得分高出对照组27%。
课程阶段 | 能力提升指标 | 典型成果 |
---|---|---|
初级课程 | 基础逻辑构建 | 完成8个智能硬件项目 |
中级课程 | 算法思维培养 | 掌握20种以上传感器应用 |
高级课程 | 工程实践能力 | 独立开发AI应用程序 |